

“纯手工制作,2016年,我们制作的鸟笼销量达到12万只,年收入达650万。通过参与鸟笼制作产业,2016年全村脱贫。”卡拉村鸟笼协会会长、卡拉村村支书王玉和说。
近日,由中央网信办、文化部主办,省委宣传部、省委网信办、省文化厅共同组织的“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”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来到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。远处望去,一个巨大的鸟笼矗立山头,吸引了采访团的目光。
王玉和介绍说,卡拉鸟笼制作工艺复杂,要经过砍竹、破竹、除湿、定型、编织、上色等十几道工序。卡拉村作为现存为数不多的古老传统手工编织鸟笼专业村寨,其编制的鸟笼远销国内外,编制技艺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。2007年,卡拉村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“鸟笼编织艺术之乡”。
卡拉村原本是一个贫穷封闭的苗族村寨,因为人人会做鸟笼。近年来,卡拉村做起了鸟笼生意,产品销向全国、销出国门,畅销东南亚近10多个国家。近五年,卡拉村生产销售鸟笼和由此带来的农家乐生意,总产值达3000多万元。卡拉村因此被誉为“中国鸟笼第一村”,成为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。
据了解,卡拉村近年来发挥独特的民间传统工艺的优势,采取“公司+农户”的形式办起了“丹寨县民族工艺鸟笼厂”。全村114户中,从事鸟笼加工的就有98户,占86%;总人口483人中,从业人员多达250人。全村年生产鸟笼8.5万个,实现产值127.5万元,利润101.28万元,上缴税金10万余元。鸟笼生产的收入,已成为卡拉村农民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。